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描绘了一位儒将戍守边疆的场景。首句“儒将一临塞”展现了将领的文武双全,他以儒家风范莅临边关,使得敌人的侵犯止息。“虏尘无犯边”进一步强调了边界的安宁,敌人的嚣张气焰因他的到来而收敛。
接下来的两句“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通过动作细节描绘了将领的军事行动,他收起旗帜,带领士兵进入胡人领地,显示出他的决断和战略部署。夜晚,军营中依然鼓声震天,训练士兵,而筝声则在峡谷泉旁回荡,展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军中的娱乐生活交织。
最后两句“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将领深信其戍守能力的信心,认为他在玉门关的路上,烽火无需频繁传递警报,足以显示边防稳固。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儒将的才能和边关的安定,同时也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梅尧臣的笔触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对王龙图经略的敬佩之情。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淮上秋来物意闲,又乘轻舸信帆还。
一浮一没水中鸟,更远更昏天外山。
斜幅缠骹兵吏至,浓金洒纸颔珠颁。
欲酬已觉不能敌,尽日临风思自悭。
清潭吐明月,杳杳及吾庐。
流彩满怀袖,托情非鸟鱼。
朝因南涧雨,暮入北畦锄。
岂不藉馀润,况兹方饭蔬。
新作城边圃,陂原上下斜。
竹多刘裕宅,松接戴颙家。
山色不须买,江流何处涯。
但邀东海月,莫听五更鸦。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