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新泉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

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

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山脚下新涌出泉水,清凉地向北方流去源头。
落入池中才发出声响,喷溅在石头上还未留下痕迹。
独自映照着孤松的颜色,与众多鸟儿的喧闹截然不同。
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月光下,观赏此景能启发禅的心门。

注释

山下:山脚的位置。
新泉:新出现的泉水。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北去源:流向北方的水源。
落池:落入池塘。
才有响:开始有声音。
喷石:水喷溅到石头上。
未成痕:没有形成固定的水迹。
独映:独自映照。
孤松色:孤独松树的颜色。
殊分:显著地区别。
众鸟喧:很多鸟儿的嘈杂声。
唯当:只有在。
清夜月:清澈的夜晚月光。
观此:观赏此情此景。
启禅门:开启禅宗的心境或悟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新发现的泉水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禅意的宁静。开篇“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泉水在山脚下的流淌情状,以及它清澈的声音和向北延伸的源头。

接着,“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进一步描写了泉水汇聚成小池后发出的声响,同时也表达了泉水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冲击岩石,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痕迹。这不仅展示了泉水的力量,更凸显了自然界中事物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把泉水旁那棵孤独的松树与周遭热闹的鸟鸣声进行了对照。这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对比,也反映出一种宁静与喧嚣并存的哲思。

最后,“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则将时间场景转换到了夜晚,并且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赏泉水,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开悟禅理的心境。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化。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新泉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与精神寄寓的向往。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九日登高

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

汉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九月十日即事

家贫惟种竹,时幸故人看。

菊度重阳少,林经闰月寒。

宿酲犹落帽,华发强扶冠。

美景良难得,今朝更尽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书情献相公

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

今日更须询哲匠,不应休去老岩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