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发怀闽峤,丹心恋蓟门。
官闲胜道院,宅远类荒村。
二月霜花薄,群山雨气昏。
东菑春事及,好向野人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戴叔伦在田园生活中的悠闲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淡泊情怀。
“白发怀闽峤,丹心恋蓟门”两句,通过“白发”和“丹心”的形象,传递出诗人对于故土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山水的依恋。"闽峤"与"蓟门"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记忆与情感的交织。
“官闲胜道院,宅远类荒村”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所获得的超脱和宁静,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官闲"意味着政治上的淡出,而"宅远"则是物理空间上的隔绝,这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
“二月霜花薄,群山雨气昏”通过季节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二月初春时节,霜花尚稀少,而群山被细雨笼罩,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东菑春事及,好向野人论”则是诗人对于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期待,以及他愿意与田园间的普通百姓共同讨论这些自然界发生的变迁。这里的"东菑"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时间,而"好向野人论"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真谛和自然哲思的探寻。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他对于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拟归云壑去,聊寄宦名中。
俸禄资生事,文章实国风。
听潮回楚浪,看月照隋宫。
傥有登楼望,还应伴庾公。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
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