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是在一个四周被山环绕的封闭空间里,每个方向都能见到相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统一且庄严的氛围。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夜晚时分,楠树的影子拉得更长,远处传来了春天的气息与花香,这里诗人通过对夜晚和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受。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圣迹”可能指佛祖或高僧在此处修行留下的遗迹,而“灵灯出混茫”则是对佛法智慧的象征性表达,这两句强化了诗中佛教元素的氛围。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这里“慧剑”可以理解为智慧与悟性,而“割爱事空王”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间情感和欲望的境界,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要用智慧去割断一切尘世的牵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南宫环雉隔嚣尘,况值清斋宿大臣。
城绝鼓钟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檐前漱晓穹苍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闻说务闲心更静,此时忧国合求人。
秋赋春还计尽违,自知身是拙求知。
唯思旷海为休处,忽喜孤舟似去时。
连浦一城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
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辞。
一榜尽精选,此身犹陆沈。
自无功谠分,敢抱怨尤心。
暖陌开花气,春居闭日阴。
相知岂不有,知浅未知深。
暂屈固何恨,所忧无此时。
隔年空仰望,临日又参差。
劳力且成病,壮心能不衰。
犹将琢磨意,更欲候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