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
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题游息洞》,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清凉泉水的享受。首句“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表明这种喜悦不是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而是每个人都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普遍情感。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之美。
接下来的“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三伏天)中游历于山洞间的情景。“往来三伏里”指的是在酷热的夏日中来回穿梭于山谷之中,而“试酌一泓清”则是说诗人在这个过程中品尝了山中的清泉。这里,“试酌”不仅仅意味着品尝,更有探索和享受的意味。“一泓清”形容的是那清凉如同冰玉一般的泉水,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清凉。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清凉泉水的享受,展现了作者在炎热夏日寻求避暑之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自然所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
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台作侍郎。
暂从相公平小寇,便归天阙致时康。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
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