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台作侍郎。
暂从相公平小寇,便归天阙致时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被派遣到南方边疆地区,带着红色的旗帜去平定小规模的叛乱。"红旗照海压南荒"这一句,通过对红色旗帜在辽阔海滨映照下的壮观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官员权威和使命的庄严。同时,“南荒”二字也暗示了边远之地的荒凉与未经开发。
"徵入中台作侍郎"则表明这位官员在完成任务后,被征召进入中央政府,担任侍郎一职,显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认可。"中台"通常指代中央政府的高层,这里用来强调其地位的提升。
"暂从相公平小寇"中的"暂从"表达了一种临时或短期的任务,而"平小寇"则说明这是一次处理边疆小规模动乱的使命。"相公"通常是对有权势者的一种尊称,这里可能指代某位高官,诗人通过这一句突出了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协作关系。
最后一句"便归天阙致时康"表达了官员完成任务后能够返回京城(天阙),并带来和平安宁的局面。"致时康"意味着官方所期望的秩序得到恢复,社会重新进入一个安定繁荣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出征与归来的描述,展现了个人能力与国家使命之间的契合,以及个人的仕途成功和国家治理成就之间的关联。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政治生活和个人抱负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
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着人间。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
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