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以哀悼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洪尚书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将洪尚书比作来自天目的仙人,未曾涉足襄淮之地,暗示其非凡的才华与地位。"才名词伯班常伯,学问平斋授恕斋"两句,赞美洪尚书不仅文采斐然,且在学术上亦有深厚的造诣,其教导之下的恕斋,也必能继承其学问之精髓。
"华盖谩云邻翰苑,衮衣不许上瑶阶",通过华盖与翰苑、衮衣与瑶阶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洪尚书虽身处高位,却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其抱负未尽的惋惜之情。"海山纵好归何处"一句,借海山之景,寄托了对逝者归宿的疑问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叹惜人间事好乖",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人事不如意的深深感叹,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