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大有南北,山川各所之。
相逢孤馆夜,共忆少年时。
烂醉百花酒,狂题几首诗。
来朝又分袂,后会鬓应丝。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友情的诗作,诗人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深情。首句“长大有南北,山川各所之”描绘出一幅广阔天地、山水分隔的画面,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行迹各异的生活状态。
接着,“相逢孤馆夜,共忆少年时”表达了诗人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偶遇旧友,一起回忆起过去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孤馆”营造出一种偏僻与孤独的氛围,而“共忆”则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情谊。
第三句“烂醉百花酒,狂题几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一起饮酒作诗的欢快景象。“烂醉”表达了一种彻底放松、忘我之境,“狂题”则显露出了诗人激情洋溢、才思泉涌的情形。
最后两句“来朝又分袂,后会鬓应丝”预示着朋友之间即将到来的分别,以及对未来的再次相见的期待。“分袂”与“后会”都用了古代常用的分离与重逢的意象,而“鬓应丝”则是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显示出诗人对友情深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经历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谊不舍昼夜的深切情感。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
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
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
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