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两句勾勒出山寺之中树木浓密,夕阳西下时分外的人迹稀少,营造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表达了诗人夜晚来到一座古老寺庙的情景,月色清亮,但寺中的和尚却还没有回来,这种情境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萌穿竹不停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力的活力,即便是在寒冷中,果实依旧自然掉落,而水中的萤火虫仍旧在竹丛间穿行,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细致观察。
最后两句"中宵能得几时睡, 又被钟声催著衣"则透露出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难以入睡,即便是到了深夜,也常被寺庙里的钟声吵醒,这不仅反映了时间流逝的节奏,也显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时间的感悟。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体会。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
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
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
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多因束带热,更忆剃头凉。
苔色侵经架,松阴到簟床。
还应鍊诗句,借卧石池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