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其十七)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返回家乡却遭遇困境的行者。"眼穿只候卖柴回"表明他在等待着,希望能卖掉柴火以解燃眉之急,但今日堡城门不开,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阻隔,也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籴米已无消息至"则进一步强调了生计的困窘,连基本的粮食也无从获取。

"黄昏惆怅下山来"这一句,则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黄昏时分,日落山谷之中,常让人产生一种孤独感,加上无法入城,这种情绪更是深重。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普通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更是对人性悲凉的一次深刻描摹。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至扬州(其二十)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至扬州(其十六)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至扬州(其十二)

路逢败屋作鸡栖,白屋荒荒鬼哭悲。

袖有金钱无米籴,假饶有米亦无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至扬州(其七)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