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十一后重寄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

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

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

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

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

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

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景象正显得冷落凄凉,我驾车离开了简陋的居所。
回头眺望通往长安的大道,目光所至,心中充满了忧郁。
并非仅仅眷恋故乡的土地,也不是贪图官位的荣耀。
我感伤的是告别了好友李君,他是我平生一同研习学术的人。
我们都曾接受朝廷的诏令,共同握有谏议大臣的笔杆。
一同攀登仕途的阶梯,却在半路上失散了。
我即将前往江湖漂泊,而你却不再踏入朝廷。
那象征身份的香草腰带和华美的簪子,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呢?

注释

秋日:秋季的日子。
萧条:冷落凄凉。
蓬荜:形容简陋的房屋。
青门:长安的东门,代指长安。
目极:目光所至的远方。
郁郁:形容心情忧郁。
乡土:故乡。
簪绂:古代官员的帽饰,代指官位。
李君:诗人的朋友。
同道术:相同的人生道路和学术追求。
金马诏:汉代以金马门为官署,此处代指朝廷的诏书。
联秉:共同持有。
谏臣笔:谏议大臣的职责是向皇帝进谏。
青云梯:比喻高升的仕途。
中途一相失: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分离。
江湖:此处指远离朝廷的地方。
朝廷:中央政府。
蕙带:用蕙草编织的腰带,象征高洁。
华簪:装饰华丽的簪子,代指官职。
相逢是何日:何时能再次相遇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愁苦情怀。开篇“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两句,设定了一种孤独离别的情景,秋天萧瑟的气氛加深了这种感觉。随后“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内心的寂寞。

诗中“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两句,通过否定来强调诗人的情感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念,而是更深层次的情谊。紧接着,“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直接点出诗人心中的哀痛,是因为与友人李十一的分别,以及他们曾共同追求的志向。

下文“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提到了两人都得到皇帝的恩赐,并担任了辅佐之职,这加深了他们关系的紧密。然而,“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却又表达了他们共同攀登官位高峰时出现的意外分离。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两句,诗人继续表达了自己将要离开,而友人则无法脱身,这种分别让人感到无奈。最后,“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表现了诗人的渴望,与友人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

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

独有行路子,悠悠不知还。

人生苦营营,终日群动间。

所务虽不同,同归于不闲。

扁舟来楚乡,匹马往秦关。

离忧绕心曲,宛转如循环。

且持一杯酒,聊以开愁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别苏州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沈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形式: 古风

别周军事

主人头白官仍冷,去后怜君是底人。

试谒会稽元相去,不妨相见却殷勤。

形式: 七言绝句

别舍弟后月夜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