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苏州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沈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苏州的百姓众多,长洲城中人烟稠密。
来时惭愧承受重任,离开时愧对无功之名。
身穿官服的官员们来来往往,老老少少的百姓排列着。
一时之间临水跪拜,沿河十里舟行相送。
饯别的宴席还未结束,远行的船桨却不能停下。
渐渐远离了烟雾中的树木,还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声。
惆怅地望着通往武丘的路,深思着浒水亭的方向。
回乡的心愿固然兴奋,但离开郡府怎能没有留恋之情?

注释

浩浩:形容人口众多,繁华。
姑苏:即苏州,古代苏州的别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此处指人烟稠密。
长洲:古地名,今在苏州境内。
荷宠命:承受恩宠的重任。
班白:头发黑白相间,形容老年人。
黎氓:普通百姓,黎民百姓。
征棹:远行的船只。
烟树色:被烟雾笼罩的树木,形容景色朦胧。
武丘路:地名,此处代指离开的路。
浒水亭:地名,送别之地。
还乡信有兴:回到家乡确实令人欣喜。
去郡能无情:离开郡府怎能没有情感牵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苏州时的伤感之情。"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开篇便以宏大气势勾勒出苏州壮丽的轮廓和市井繁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接着的"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在苏州施展抱负、实现理想而感到懊悔和自责。"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则描绘了一派官府活动的景象,其中色彩鲜明的字眼,如"青紫""班白",增添了一份生动。

诗中"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等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送别之情切,亲朋好友的不舍之意。"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则表明了告别之际,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

下片"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透露出诗人即便远去,也依稀可闻苏州的音乐之声,这声音仿佛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让他在心灵上难以割舍。"怅望武丘路,沈吟浒水亭"则更深化了这种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结尾的"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苏州这座城的一种承诺和期待——无论身在何处,对故土的情感永不会消减。这也正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生动的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别周军事

主人头白官仍冷,去后怜君是底人。

试谒会稽元相去,不妨相见却殷勤。

形式: 七言绝句

别舍弟后月夜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形式: 古风

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䈴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形式: 古风

别萱桂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