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舍弟后月夜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形式: 古风

翻译

静静的夜晚初次离别,你我各自犹豫不决。
行人孤独地在灯火昏黄的小店里,居家的人在明亮的月光下独坐。
一生共同经历贫穷困苦,未必每天都能欢笑相伴。
即便是短暂的分别,心中已经充满了忧虑和烦恼。
更何况庭院的树叶已经落尽,又想起山路上的寒冷。
怎能不去挂念呢,马瘦衣单,你的生活必定艰难。

注释

悄悄:形容无声无息,此处指离别的低调与不舍。
初别:第一次离别。
去住:离去与停留,指离人与留人。
盘桓: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行子:远行的人,离人。
居人:留在家中的人。
明月轩:月光明亮的房间,此处指居家人的居所。
平生:一生。
共贫苦:共同经历贫穷困苦。
日成欢:每日都能快乐。
及此:到了这个时候。
暂为别:暂时的离别。
怀抱:内心的感受。
况是:何况。
庭叶尽:庭院的树叶都落完了,象征秋天或离别的凄凉。
山路寒:山路上的寒冷,暗示路途艰辛。
如何为不念:怎能不去想念。
马瘦衣裳单:马瘦弱,衣裳单薄,形容生活困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悄悄初别夜"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情境,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晚上,两个盘桓(古时用以计量时间的一种器具)标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即将到来。"行子孤灯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中的孤独身影,而"居人明月轩"则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人们在明亮的月光下生活,而诗人却感受到了孤寂。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态度。至于"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则是诗人面临离别时内心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不安与担忧。

最后两句"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通过对庭院落叶和山路之冷的描写,以及诗人对马匹瘦弱、衣着单薄的叙述,强化了离别时内心的凄凉与哀愁,也反映出了生活的艰辛和个人境遇的不易。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深沉而持久的离别之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䈴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形式: 古风

别萱桂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形式: 古风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吟四虽

酒酣后,歌歇时。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倖,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