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

□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奇特的山峰在箕山北面嶙峋耸立,秀丽的山峦于嵩山之南高耸入云。
大地的首端和腹地的肺腑怎能比拟,天目的美景和天台的奇观更感羞惭。
树木的阴影浓密覆盖着重叠的山峰,深邃的波涛汹涌地落入悬挂的深潭。
但愿帝王的宫殿能占据这绝美之一,永远欣喜地统治这三山五岳之间。

注释

奇峰:奇特的山峰。
嶾嶙:形容山石突兀重叠的样子。
箕山:山名,位于中国河南省。
秀崿:秀丽的山峰。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
嵩镇:指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
地首:大地的首端,比喻重要的地理位置。
地肺:腹地的肺腑,形容中心或要害之地。
何曾拟:怎能相比。
天目:天目山,中国浙江省的山脉,以风景秀丽著称。
天台: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风景名胜区。
倍觉惭:感觉更加羞愧,这里指其他山与这两座山相比逊色。
树影:树木的阴影。
蒙茏:茂密的样子。
鄣叠岫:鄣,屏障;叠岫,重叠的山峰。
波深:水深。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的样子。
落悬潭:落入深而悬的水潭。
□愿:衷心希望,此处□可能为遗漏的字,原意应为‘但愿’或‘祈愿’。
紫宸:帝王的宫殿,代指皇宫。
居得一:占据这美好中的一处。
永欣:永远欣喜。
丹扆:帝王的御座,这里代指皇权。
御通三:统治或通达三山等重要地域,三可能指泛指多,或特指某些著名山脉。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般的景象,奇峰嶺嶙,如同天然的巨兽,矗立在箕山之北;秀崿岧峣,则似仙境中之楼台,巍峨镇守于嵩镇之南。诗人自比为地首地肺,不敢与自然之美相提并论,而天目天台,则让人感到自愧不如。在这片树影蒙茏的山岭之间,鄣叠岫连绵不绝;波深汹涌,水声轰鸣,直至悬潭落下,形成一道道壮丽的自然风景线。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紫宸(皇帝)的敬仰之情,愿得以此居所,并希望能永远欣赏这般美好的山水,丹扆御通三,是对皇权的颂扬,也是对自然美景无限向往的表达。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君王的敬畏与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情操。

收录诗词(2)

李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初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 生卒年:662年6月22日 —716年7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献李观察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谢白乐天招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侯方儿来寇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

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听独杵捣衣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

向月怜孤影,承风送迥音。

疑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

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