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三)茝奴

崔家女弟世所无,弹筝自命为茝奴。

重泉犹作人间曲,摧藏掩抑声嗟吁。

当时旧事心犹省,长秋一曲红窗影。

梦里曾陪元舍人,银筝凄苦人清冷。清冷。虚无境。

手拨银筝心自省。长秋一曲红窗影。

弦里分明悲哽。泉台不少人间景。后苑君王巡幸。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鉴赏

这首《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三)茝奴》由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通过崔家女弟“茝奴”的形象,描绘了一位在地府仍弹奏人间乐曲的女子形象,充满了哀怨与深情。

开篇以“崔家女弟世所无”起笔,强调茝奴的独特与非凡,她不仅技艺超群,更以其名字“茝奴”自命,暗示其身份与才情非同寻常。接着,“重泉犹作人间曲,摧藏掩抑声嗟吁”,描述了她在地府仍弹奏着人间的乐曲,情感深沉,声音中满是压抑与叹息,表现了她对生前世界的留恋与不舍。

“当时旧事心犹省,长秋一曲红窗影”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茝奴内心的回忆与怀念,她虽身处地府,但对过去生活的点滴记忆犹新,尤其是那在红窗下弹奏的一曲,仿佛仍在眼前,充满了温馨与哀愁。

“梦里曾陪元舍人,银筝凄苦人清冷”则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茝奴与元舍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弹奏时的凄凉与孤寂,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清冷。虚无境。手拨银筝心自省”,这一段通过环境与动作的描写,强化了茝奴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思,她独自在虚无的境界中,通过弹奏银筝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长秋一曲红窗影。弦里分明悲哽。泉台不少人间景。后苑君王巡幸。”最后四句,将主题升华,强调了地府虽与人间相隔,但仍有相似的景象与情感,如同后苑君王的巡幸,既是对人间生活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陈维崧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以及对于生命、爱情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四)安妃

九华安妃游玉乡,交裙携带招帝郎。

情缠双好发朗唱,紫清琐掖排银房。

杨羲自是神仙子,不比人间许长史。

左宫亦有王夫人,红颜调笑斟琼醴。琼醴。调芳旨。

天上风流聊复尔。杨家自是神仙子。

双笑欢兼昔旨。一幅青书鸾凤纸。为授真妃灵纪。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五)刘丽华

通波亭畔风日清,会稽王子愁经行。

中流佚女遘烟舫,波光脸态交盈盈。

风吹裙带红丝缠,箜篌歇拍声声颤。

西轩夜静月又低,春条为尔歌宛转。宛转。羞相见。

月白风清人婉娈。洛灵罗袜来波面。

良夜随郎游衍。小婢箜篌歌又颤。徙倚春流都遍。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六)蔡家娘子

西堂花茵侬好持,此间风月堪咏诗。

溢奴小儿若冰雪,紫缓绿酒饶神姿。

竟陵判司大懊恼,夜寒空馆眠难好。

翠簪腻滑促传觞,口吃微闻唤鸾老。鸾老。头脑好。

善谑群真堪绝倒。夜寒空馆人声悄。

地下为欢须早。南邻娘子翘翘小。共泛玻璃清醥。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七)瑶芳公主

槐安贵主名瑶芳,秾春游戏摇鸣珰。

相牵贪看石延舞,寺前暗调淳于郎。

兰摧玉折一何苦,青春又葬同昌主。

淮南裨将惯酒悲,恸哭繁华黯无语。无语。奈何许。

忆在寺门魂暗与。布衣真尚瑶芳主。

一霎日斜归去。大槐安国飞红雨。肠断旧游何处。

形式: 词牌: 古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