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西湖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从古城角,夜半转新响。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湖细雨过后天气晴朗,春水在渠道中波光粼粼显得漫长。
我从古城的角落而来,深夜听到新的流水声响起。
郡守想要春天出游,下令疏浚池塘,众人忙碌如千手观音。
人们纷纷拿着畚箕和铁锹,像蚂蚁搬运土壤般热闹。
早开的桃花展示着春天的色彩,但寒意中仍有几分郁郁寡欢。
只有凋零的梅花,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姿态。
游人已经聚集,提着酒壶成群结队。
醉酒的人躺在路边,即使被扶起也还摇摇晃晃。
池塘楼阁确实宏伟壮丽,理应让大家共同欣赏。
只是担心城市的欢腾,忽略了田野的寂寥。
想起颍川的七次未登临,野外的自然气息总是那么苍茫。
谁能想到,远来的游子,独自在湖边怀想无尽的思绪。

注释

晴:天气放晴。
滟滟: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古城角:古城的一角。
新响:新的流水声。
浚沼:疏浚池塘。
千掌:形容人多手忙脚乱。
畚锸:畚箕和铁锹。
夭桃:早开的桃花。
标格:姿态、风格。
榼:古代盛酒的器具。
偃仰:歪斜、摇晃。
宏丽:宏大壮丽。
城市欢:城市的喧嚣。
田野怆:田野的寂静凄凉。
颍川七不登:指未登临过的颍川之地。
野气:野外的气息。
长想:长久地怀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初晴的西湖风光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和谐共存。开篇即以“滟滟春渠长”、“夜半转新响”勾勒出西湖在春雨过后的宁静与生动,水流声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接着,“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一句,则透露出统治者对春日游乐的渴望,以及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如同整理湖面上的杂草一样细致。诗中的“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更是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春天中勤劳工作的情景。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桃花虽然已经开放,但由于气候尚未完全转暖,所以带有一丝寒意和不够明媚的感觉。紧接着,“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则是对那些还在寒冷中顽强绽放的梅花给予了赞美,它们孤傲地保持着自己的风骨。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描述了人们在春日的聚集和欢乐,而“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则展示了一幅醉酒后的悠闲画面。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对这种世俗的快乐持有淡然之心。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共享的赞扬,而“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则是对城乡差异和人们不同生活状态的一种担忧。最后,“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旅人的关怀,以及自己在西湖边独自沉浸于悠长的思绪之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与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美好、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情感深邃思考的综合艺术效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双凫观

王乔古仙子,时出观人寰。

常为汉郎吏,厌世去无还。

双凫偶为戏,聊以惊世顽。

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

纷纷尘埃中,铜印纡青纶。

安知无隐者,窃笑彼愚奸。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颍大夫庙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

荒祠傍孤冢,古隧有残坎。

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

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形式: 古风 押[感]韵

阮籍啸台

阮生古狂达,遁世默无言。

犹馀胸中气,长啸独轩轩。

高情遗万物,不与世俗论。

登临偶自写,激越荡乾坤。

醒为啸所发,饮为醉所昏。

谁能与之较,乱世足自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大雪独留尉氏,有客入驿,呼与饮,至醉,诘旦客南去,竟不知其谁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涩。

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