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一)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

苍生望已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仙人般的先祖源自赵地北方,卓越的辅佐之才崛起于山东。
以高尚的品德践行礼仪,屡次以出色的智谋尽显忠诚。
曾在白虎殿中研讨经义,于甘泉宫内进献辞赋。
如今他的美德何在?百姓们的期盼已然成空。

注释

仙宗:指诗人先祖,被赞誉为如仙人般的人物。
赵北:赵国北部地区,泛指北方某地。
相业:辅佐君主成就的功业,此处指先祖的政绩。
山东:崤山以东地区,泛指东方某地。
明德:高尚的品德。
尝为礼:曾经以身作则践行礼仪。
嘉谋:出色的计谋、智谋。
屡作忠:多次表现出对国家或君主的忠诚。
论经:研讨、讨论经典经义。
白虎殿:古代宫殿名,象征权威和学术讨论的场所。
献赋:向君主进献辞赋,以显示文采或表达意见。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为帝王举行重要仪式或居住的场所。
与善:此处指先祖的美德、善行。
何在:在哪里,存不存在。
苍生:百姓、黎民,泛指普通民众。
望已空:人们的期盼落空,不再抱有希望。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叹友人不再的诗,表达了对旧日同僚、朋友的怀念之情。开篇“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两句,通过地理位置描绘出某位官员或士人的高贵出身和职业生涯的辉煌。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这两句强调了此人品德高尚,经常以礼相待,并且在策谋中屡次表现出他的忠诚。这里“礼”指的是文明礼节的培养,“忠”则是对国家或君主的忠诚。

接下来的"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来衬托其学问和文学才能。在唐代,白虎观是讨论儒家经典的地方,而甘泉宫则是一个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这里暗示这位人物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最后两句“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同僚或朋友现状的追问,"苍生"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望已空"则是说现在再去寻找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期盼,却发现已经不复存在,徒增怀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人的品德、学问及功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旧友或同僚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二)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三)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一)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二)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

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

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