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郑参卿山池

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

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

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

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你怕绿色的草木暮色中凋零,我担心美丽的容颜会逐渐衰老。
看着杨花飘飞,心中充满忧愁,此时饮酒正合适。
歌声伴随着落日余晖,舞姿倒映在清澈的池塘边。
今晚的酒意还未尽,想要留住欢乐,却又不知邀请何人共饮。

注释

尔:你。
恐:担心。
碧草:绿色的草木。
晚:傍晚,暮色。
我:我。
畏:害怕。
朱颜:美丽的容颜。
移:衰老,改变。
愁:忧虑。
杨花:柳絮。
飞:飘飞。
置酒:摆设酒宴。
正相宜:非常合适。
歌声:歌声。
送:伴随。
落日:落日余晖。
舞影:舞动的身影。
回:倒映。
清池:清澈的池塘。
今夕:今晚。
不尽:未尽。
杯:酒杯。
留欢:留住欢乐。
更:再。
邀谁:邀请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郑参卿山池举行的宴会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刻感悟及留恋欢聚之情。

"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 开篇便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忧虑,碧草和朱颜皆是美好事物易逝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担忧与惆怅。

接下来的"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则是诗人在这种情绪中,提议举杯共饮,以此来缓解心中的忧愁。杨花飘落,如同时光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强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热闹画面。歌声与舞影交织在一起,与夕阳和清澈的水池相映衬,营造出一种既有欢愉又不免哀愁的情境。

最后的"今夕不尽杯,留恋更邀谁"则是诗人在这美好而又容易消逝的宴会上,提议将酒畅饮至尽,表现了对眼前快乐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形式: 古风

捣衣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形式: 古风

效古二首(其一)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效古二首(其二)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