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我在巴东三峡的时候,向西遥望明月思念峨眉山。
峨眉山的月亮升起照亮了沧海,仿佛与我万里相随陪伴。
在黄鹤楼前,月光皎洁如霜,忽然看见了来自峨眉的客人。
峨眉山的月亮继续护送你,风儿将它吹送到长安的大道上。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的月光照耀着秦川大地。
高贵的君王坐在黄金狮子宝座上,手持白玉麈尾深入讨论深奥的哲理。
我像浮云般滞留在吴越之地,而你遇见了圣明的君主,在丹阙游玩。
你的盛名一振,帝都为之轰动,归来时还能在峨眉山月的照耀下嬉戏。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巴东三峡时,心怀远方的明月和峨眉山的情景。月亮出现在峨眉山上,照耀着遥远的沧海,与诗人心中所思相随万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故土的怀念之情。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的地点——黄鹤楼前,看到明亮的月光中偶遇来自峨眉山的行者,这种意外相逢增添了一份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的几句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则是诗人借助自然之力——风,把这份思念和祝愿送给远方的人,即使相隔遥远,也能通过心中的明月保持联系。

在随后的文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浮云,漂泊于吴越之间,而友人则得以游历丹阙,与圣主同行。"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声和地位的淡然,以及对峨眉山月的不离不弃。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月的反复咏叹,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与个性,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念与祝福。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捣衣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形式: 古风

效古二首(其一)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效古二首(其二)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殷十一赠栗冈砚

殷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

携此临墨池,还如对君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