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杂感(其二)

自昔存祆教,深山鬼国迷。

结成衰世果,愁到万家啼。

失计冤魂尽,惊寒日脚低。

回光馀一照,仍见雨凄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深山中,古老的祆教信仰与鬼神之国的迷离景象。诗人以“自昔存祆教”开篇,暗示了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的深厚根基,随后通过“深山鬼国迷”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世界之中。

“结成衰世果,愁到万家啼。”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仿佛在衰败的时代里,哀愁弥漫至每一个角落,连万家灯火都充满了悲鸣。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时代的衰落与人们的愁苦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疲惫。

接着,“失计冤魂尽,惊寒日脚低。”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冤魂的消失,似乎意味着某种罪行或错误得到了清算,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对生命的惋惜和对过去的惊惧。日脚低垂,既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暗喻着人心的沉郁。

最后,“回光馀一照,仍见雨凄凄。”诗人以“回光”这一意象,暗示了一丝希望或转机的存在,尽管这光芒微弱且短暂。然而,即便如此,它也足以让诗人看到一丝光明。然而,紧接着的“仍见雨凄凄”,又将画面拉回现实,提醒我们即使有短暂的希望,生活依然充满了风雨和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赣州杂感(其三)

隐几悲生事,披衣听晓舂。

市声含惨淡,官计但弥缝。

巫女醉谈鬼,蛮花红耐冬。

养痈在穷谷,遗恨到寒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赣州杂感(其四)

后事真难问,前因更可哀。

几人收涕泪,一雨长莓苔。

霁影山围住,风声雁带来。

谁教民气塞,远望一登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通天岩

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

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

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

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

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

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

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

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

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

形式: 古风

郁孤台寓斋

檐角一铃呼鸟还,残宵归梦转清閒。

风声到枕思乡树,月色愁人有乱山。

一念可教沧海变,百年真到鬓毛斑。

因循聊作鸿荒想,身在千岩万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