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是东蒙的游子,在东蒙的边缘来往。
你躺在峄阳的云间,沿着山路直到日落。
你的年轻词赋都值得倾听,秀眉白面如清风明月。
你从未沾染名利之心,口中也未曾尝过世俗之味。
今日回归山林心意无尽,怎会拒绝人世间的友情。
回去见到莱芜的九旬老翁,他会谈论我们分别后的思念。

注释

东蒙客:东蒙的游子。
峄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邹城。
日观:泰山的日观峰。
词赋:诗词歌赋。
秀眉白面:形容年轻人的容貌清秀。
名利:名声和利益。
膻腥:比喻世俗的污浊。
还山:归隐山林。
莱芜九十翁:指一位在莱芜的老者。
长相忆:长久地怀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东蒙之客往来于东蒙边地的情景。开篇两句“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直接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和活动范围,给人以自由自在、不羁之感。紧接着,“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位东蒙客所处环境的向往与赞美。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一句中,“少年词赋皆可听”表明诗中的东蒙客不仅游历于山水之间,也是一位擅长文学创作的才子,而“秀眉白面风清泠”则形容其清丽脱俗之貌,如同清风般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两句,通过对东蒙客身体和言谈的描述,强调了他尚未受到世俗污染,保持着一份纯净无暇。这种描写既是对人物品性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清高脱俗生活态度的向往。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东蒙客归隐山林之举的理解和支持。诗人认为他的选择是无比的自由,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超脱,而不是逃避现实。

最后,“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则预示着即将与这位东蒙客告别,诗人希望在莱芜山中与那位年迈的翁(老者)相会,共同回味与东蒙客分别后的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人物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文学创作以及纯净品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所带来的一丝感伤。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送萧十八与房侍御回还

常苦古人远,今见斯人古。

澹泊遗声华,周旋必邹鲁。

故交在梁宋,游方出庭户。

匹马鸣朔风,一身济河浒。

辛勤采兰咏,款曲翰林主。

岁月催别离,庭围远风土。

寥寥寒烟静,莽莽夕阴吐。

明发不在兹,青天眇难睹。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

君不见黄花曲里黄,戍日萧萧带寒树。

楼上偏临北斗星,门前直至西州路。

每到瓜时更卒来,祇对黄花□□□。

楼中几度哭明月,笛里何人吹《落梅》?

多君莫不推才杰,欲奏平戎赴天阙。

辕门杯酒别交亲,去去云霄羽翼新。

知君马上貂裘暖,须念黄花久戍人。

形式: 古风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

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

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

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

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

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蔡山人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

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

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