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茶八首(其三)

三春日云暮,言采东山薇。

薇熟兼粝香,日永食易饥。

正午彊加餐,既饱神昏疲。

一觉至西逝,倒照疑朝晞。

谁当过鹙子,饮我霜华杯。

双眸忽如电,群峦依旧时。

微猋散林薄,夕景上楼台。

行旅望村烟,蠃角四山催。

落落孤云外,远见耕锄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采摘东山薇菜的日常,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中通过描述从清晨到傍晚的一系列生活片段,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三春日云暮,言采东山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天的黄昏,诗人开始采摘东山上的薇菜。接着,“薇熟兼粝香,日永食易饥”描绘了薇菜成熟后散发的香气,以及长时间劳作后的饥饿感。诗人强调了食物的简单与满足,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正午彊加餐,既饱神昏疲”描述了中午时分,诗人勉强进食以补充体力,但饱餐之后感到精神疲惫。这一段落反映了劳动的艰辛与身体的劳累。

“一觉至西逝,倒照疑朝晞”则描绘了午后小憩的情景,诗人醒来时,夕阳的倒影让人误以为是早晨的阳光。这里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的循环与宁静。

“谁当过鹙子,饮我霜华杯”一句,诗人借用鹙子(一种鸟)的形象,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如同饮下霜华杯中的甘露,寓意心灵的滋润与满足。

“双眸忽如电,群峦依旧时”描绘了诗人短暂的觉醒,双目仿佛瞬间明亮,群山依旧静默,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与外界的和谐共存。

“微猋散林薄,夕景上楼台”写出了微风吹拂树林,夕阳映照楼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行旅望村烟,蠃角四山催”描述了远处行旅之人望向村庄的炊烟,以及山间的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体现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韵律。

最后,“落落孤云外,远见耕锄归”以孤云为背景,远眺耕者归家的画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摘茶八首(其四)

日暖气初敛,抽芽畏春霖。

蒸焙贵当时,活火候晴岑。

睡足与禅足,一杯松风吟。

傥家安足识,相对维白云。

宁可作苍头,不慕王侯珍。

绝色当谁辨,素涛兼玉尘。

予意岂在兹,七碗无馀心。

一日两三回,振枯散遐襟。

此味播九区,陆羽非知音。

形式: 古风

摘茶八首(其五)

昨日采新笋,上上蠃峰巅。

报道蝉翼肥,今年胜往年。

当暑庶有赖,不学黄山仙。

住山先种茶,次乃言耕田。

耕田百日功,种茶期三年。

饥渴不切身,身泰心悠然。

客至粟一盂,烹葵当割鲜。

继以惊雷荚,带露和春烟。

岂秖六不羡,还待日高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摘茶八首(其六)

瑞草产高山,乃不受灌溉。

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

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

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

寘之邦国上,难与邾莒比。

时或逢高人,大瓢聊以试。

白云浮太虚,骤雨松声细。

岂必登蓬莱,只在玉泉寺。

我也沾馀沥,释然薄兰芷。

形式: 古风

摘茶八首(其七)

茗能祛肉毒,又能解宿酲。

肉毒中身浅,中心当奚平。

举世皆醉人,谁为沃寒清。

我无此二疾,携瓶趁早春。

出山云作沫,拂水暖猋轻。

岂直扶颜色,将以濯馀生。

武夷栽自昔,至今空知名。

不可献天子,萱带徒自荣。

当时苏学士,极口羡甘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