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死何时了,盈虚祇足伤。
谁能一刻静,大胜百年忙。
反己求中帝,逢时说外王。
纷纷徒藉藉,踽踽亦凉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方壶自咏(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态度的诗歌。
"生死何时了,盈虚祇足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生与死的反复思考,以及这种思考给他带来的心灵创伤。"盈虚"指的是事物的盛衰变化,这里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性。
"谁能一刻静,大胜百年忙。" 这两句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在喧嚣中保持片刻的宁静,那么这种平和的心态比长时间的忙碌更有价值。
"反己求中帝,逢时说外王。" 这里诗人提倡内省自我,追寻心中的真理,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追求外在的权威或是名利。
"纷纷徒藉藉,踽踽亦凉凉。"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适的心境。"纷纷"和"踽踽"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一种轻松悠然的状态。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他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态度。通过对比生死、宁静与忙碌,诗人强调了内省自我、追寻真理的重要性,以及超越世俗纷争、达到精神上的自在之境。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兴发花开处,情生叶落边。
既为欣厌惑,未脱死生缠。
凿破心中月,冲开顶上天。
俗儒应大笑,古佛不曾传。
性静无一物,心生有万端。
曾将魂魄鍊,不被鬼神瞒。
纵步地虽窄,仰头天自宽。
裁诗偏得偶,遇卦只成单。
直写胸中事,谁拈纸上尘。
兴来那暇懒,得处不容廑。
行有鬼神觑,诗防天地嗔。
欧苏寻后辈,郊岛是前身。
宫讲先生句子香,晦庵衣钵有馀芳。
松篁性本参天直,杨柳情仍庇地长。
自恨此身真逆旅,不知何日更传觞。
山人初向山中出,还欲归来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