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写胸中事,谁拈纸上尘。
兴来那暇懒,得处不容廑。
行有鬼神觑,诗防天地嗔。
欧苏寻后辈,郊岛是前身。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内心世界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直写胸中事,谁拈纸上尘"表明诗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话语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而出的,不需要刻意雕琢,反映出一种真诚和自发的创作态度。
"兴来那暇懒,得处不容廑"则描绘了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兴致勃勃之际,却又感到懒散和无从下手,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创作的矛盾心态——既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又对作品的完美性有所追求。
"行有鬼神觑,诗防天地嗔"此句富含想象力,通过鬼神观赏和天地为之变色的夸张手法,来表达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价值的坚信以及对作品可能产生影响力的自豪。这里的“觑”、“嗔”字眼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感。
"欧苏寻后辈,郊岛是前身"则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思考。诗人通过与古代文学巨匠(如欧阳修、苏轼)的比较,以及对自己往昔时光(“郊岛”可能代表特定的生活片段或心灵状态)的回忆,来探讨个人的文学成就和生命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个人才华、作品影响力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宫讲先生句子香,晦庵衣钵有馀芳。
松篁性本参天直,杨柳情仍庇地长。
自恨此身真逆旅,不知何日更传觞。
山人初向山中出,还欲归来水一方。
一道西江隔水云,夜瞻牛斗共天文。
圣之清必先夫子,仁者勇须今使君。
天下山川居一半,湖州风月占三分。
锦囊幸许传抄去,预取兰香手自薰。
雪艇风帆去玉京,故家猿鹤相欢迎。
九天气母壶中足,十月婴儿顶上行。
曾问何修能至此,但云无欲自然成。
夜来梦向山庄立,一炷清香彻太清。
胸次包天烛九垓,正须博大济时材。
朝从碧落抟风角,暮泛灵槎出斗魁。
别墅已将修竹隐,朱门仍向镜湖开。
如今且为苍生起,一取前贤气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