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作

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

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人生七十到百岁,总共不过三十春。
即使侥幸活到老,最终难逃一死的命运。
深入道理才通达真理,修行真我方显真实。
沃洲和匡阜的隐士们,多少劫难也未曾迷惑世人。

注释

七十去百岁:指人活到70岁至100岁之间。
都来三十春:总共算来只有三十年的春天,比喻人生短暂。
纵饶生得到:即便生活条件允许活到。
终免死无因:最终也无法避免死亡,死亡没有特别的原因,是自然规律。
密理方通理: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通达道理。
栖真始见真:心灵归真,开始见到生命的真谛。
沃洲匡阜客:指居住在沃洲和匡阜两地的隐士。
几劫不迷人:历经多次劫难仍旧不为世俗所迷惑。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有限与无常,以及个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与认识。开篇“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表明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时间迅速流逝,即便是长寿到七十岁,也不过经历了三十个春天,强调了生命的脆弱。

接着,“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则指出即使人们拥有再大的权力或财富,也无法避免死亡的命运。这两句共同构建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死亡必然性的深刻认识。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与理解。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逐渐领悟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认知到更深层次的真相。这一过程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求真的精神。

最后,“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则描绘了一位在广袤山水之间游历的人物形象,这个“客”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旅人,而是心怀壮志、志存高远之士。他们虽历经沧桑变化,却始终保持清醒,不为世俗所迷惑。这一意象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独立和不随波逐流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真理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沉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执着真理的高远境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逢虚中虚受

楚后萍台下,相逢九日时。

干戈人事地,荒废菊花篱。

我已多衰病,君犹尽黑髭。

皇天安罪得,解语便吟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又寄彭泽昼公

闻君彭泽住,结搆近陶公。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八月东林去,吟香菡萏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与张先辈话别

为子同辈者,各自话离心。

及第还全蜀,游方归二林。

巴江经峡涨,楚野入吴深。

他日传消息,东西不易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与杨秀才话别

庾信哀何极,仲宣悲苦多。

因思学文赋,不胜弄干戈。

自古有如此,于今终若何。

到头重策蹇,归去旧烟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