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君彭泽住,结搆近陶公。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八月东林去,吟香菡萏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彭泽昼公之间的情谊和生活的片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闻君彭泽住,结搆近陶公。" 这两句表明诗人得知朋友彭泽昼公居住的地方靠近古代诗人陶渊明曾经居住的区域,彭泽昼公也在模仿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与彭泽昼公虽都喜欢种植菊花,但品茶的感受却有所差异。这里不仅是对两人生活情趣的写照,也象征着他们虽然志同道合,但个性和体验上仍有独特之处。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居环境的美丽景色:秋天的湖光映照在枕边,夏日的山色透过窗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八月东林去,吟香菡萏风。"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八月时节前往东林,感受着菊花的香气,在微风中吟咏。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的深切体会。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淡雅情怀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为子同辈者,各自话离心。
及第还全蜀,游方归二林。
巴江经峡涨,楚野入吴深。
他日传消息,东西不易寻。
庾信哀何极,仲宣悲苦多。
因思学文赋,不胜弄干戈。
自古有如此,于今终若何。
到头重策蹇,归去旧烟萝。
同年生在咸通里,事佛为儒趣尽高。
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霜髭晓几临铜镜,雪鬓寒疏落剃刀。
出世朝天俱未得,不妨还往有风骚。
去年曾赋此花诗,几听南园烂熟时。
嚼破红香堪换骨,摘残丹颗欲烧枝。
流莺偷啄心应醉,行客潜窥眼亦痴。
闻说张筵就珠树,任从攀折半离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