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柝声》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现实忧虑交织的画面。首句“折戟沉沙二百年”,借古战场的遗物表达岁月流转,往事如烟。次句“重闻严柝抱关前”将读者带入边关守夜的场景,柝声再次响起,象征着警戒与不安。
“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两句,运用典故,暗示即便有宵小之徒,面对如此戒备森严的城池,也难以逃脱。同时,鸡人(宫中报晓者)不再安睡,反映出战事紧张,连皇宫都笼罩在紧张气氛中。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孤立无援和凄凉景象,城墙上的壁垒,以及映照在寒冷夜空中的残月,都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寒冷的感觉。
最后,“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以西风为喻,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同时也暗含对统治者的批评,即使在艰难时刻,那些默默坚守岗位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贤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柝声这一意象,展现了清朝边关的紧张局势,寓言深刻,情感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