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张继先所作,属于道教内丹修炼的金丹诗。这类诗歌深含象征意义,表达的是修炼过程中的精神境界和对真理的追求。
"金丹换骨不相欺,大抵凡流性易迷。"
这两句强调了金丹修炼的重要性,以及普通人容易迷失方向。"金丹换骨"指内丹修炼中达到精气神合一,乃至肉身变化成仙之境界,而"不相欺"则是说这种修炼不是表面的欺骗。"大抵凡流性易迷"意味着一般人由于本性的局限和世间的诱惑,容易迷失方向。
"若使赤蛇腾海北,自然玉兔走天西。"
这两句以隐喻的手法描绘修炼达到高层次时的情景。"赤蛇"象征着内丹中的真火,而"腾海北"则是说这种真火能冲破世间的束缚,达至更高境界。"玉兔走天西"则是指月亮中之神兽(兔)自由自在地在天空行走,象征着修炼者精神上的解脱。
"栽莲使者行真水,种火龙王启大蹊。"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修炼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践。"栽莲使者"可能是指在内心深处栽培纯洁之物(莲),而"行真水"则意味着随顺自然的道理进行修炼。"种火龙王启大蹊"则是说通过火的力量唤醒内心深处的潜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觉悟。
"好向此中寻捣鍊,飞腾只在一刀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炼追求真理的热情和决心。"好向此中寻捣鍊"意味着对内丹修炼的热爱和不断探索,而"飞腾只在一刀圭"则是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彻底解脱和飞升。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象征语言,描绘了内丹修炼者追求精神提升、超越世俗束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