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的舟行之乐,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旅行了一百里的路程后返回时的心旷神怡;“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水上生活景象,鹢舟停靠在大雁飞过的地方,江中之火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静谧美好的感受。

接下来的“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可能是在赞扬某种善举或诗人的修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紧接着,“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则表明诗人对文学的传承和推崇,以及其作品所能激发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描绘了诗人在高岸与山谷间徜徉时的景象,可能是在赞美自然之美,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敬仰。最后,“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不足的一种自谦之情,以及对于尚未得到官方认可而感到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忘经济日,不惮冱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