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蓟门位于北方的边缘,铜柱矗立在南方的尽头。
离开京城赴任之地,名声传播更远,流放到荒僻之地的法规尚未放宽。
我独自倚靠在这里眺望,无法与你一同享受欢乐。
洁白的美玉没有瑕疵,青松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府中的丞相官署,江上的使君滩边。
游玩尽兴后乘船返回,此刻才深深体会到前行之路的艰难。

注释

蓟门:古代边关名。
铜柱:古代导航标志。
声弥远:名声传播很远。
投荒:被流放到荒僻之地。
聊倚望:暂且倚靠眺望。
携手:相伴同行。
白璧:比喻纯洁无瑕。
瑕玷:瑕疵。
青松:象征坚韧不屈。
岁寒:寒冬时节。
丞相阁:丞相官署。
使君滩:官员任职之地。
兴尽:游玩结束。
行路难:旅途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地的萧瑟与孤独。"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表达了边关的遥远和险峻,"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则透露出守边将士们的心境,他们的声音传得很远,但对外族的法律还不宽容。"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则是用以物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和年华的流逝。

最后两句"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表达了诗人登楼远眺后的感慨,认识到通往友人所在之地的道路是多么艰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證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登龙兴寺阁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

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

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

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登总持寺浮图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