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冯约同赵伯山饮赠伯山

顷闻赵伯山,亦复哦其诗。

今者得会面,真能解人颐。

往时黄宜州,句法天下奇。

平生老婆相,不救枯肠饥。

或架屋下屋,辛苦仅得皮。

君看赵伯山,独将圣僧骑。

维舟都梁岸,捉手那复疑。

欢然悦情话,似有宿昔期。

吾友吕少冯,办此一笑嬉。

莫论夜如何,明发当语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刚才听说赵伯山,也吟诵他的诗篇。
今日得以相见,他确实能让人开心解颐。
昔日黄宜州,诗句独特,天下无双。
他一生写诗如与妻子对话,却无法填饱饥饿的肚子。
有时辛苦创作,只求衣食温饱。
你看赵伯山,独自驾驭着诗的圣僧。
我们在都梁河畔停船,握手交谈毫无怀疑。
愉快地分享诗情画意,仿佛旧日约定重现。
我的朋友吕少冯,只为这笑声而忙碌。
不论夜晚如何,明天醒来又该与谁述说这一切。

注释

顷闻:刚刚听说。
哦:吟诵。
会面:相见。
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黄宜州:诗人名。
老婆相:日常生活的语言风格。
枯肠饥:形容极度饥饿。
架屋下屋:比喻艰难创作。
圣僧:比喻诗歌的神圣力量。
维舟:系船。
捉手:握手。
宿昔期:旧日的约定或期望。
吕少冯:另一位朋友的名字。
明发:天亮后。
语谁:告诉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则礼所作,名为《少冯约同赵伯山饮赠伯山》。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友情和酒宴的诗,它描绘了诗人与朋友赵伯山、吕少冯之间的愉快聚会和深厚的情谊。

诗中“顷闻赵伯山,亦复哦其诗。今者得会面,真能解人颐。”表达了诗人对赵伯山的敬佩之情,认为他的诗歌非凡,能够理解人心。

接下来的“往时黄宜州,句法天下奇。平生老婆相,不救枯肠饥。”则是赞美赵伯山在黄宜州时期的诗风,以及他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面对困境也从不求助于人。

“或架屋下屋,辛苦仅得皮。君看赵伯山,独将圣僧骑。”这里描绘了赵伯山生活的艰难和他的坚持,以及诗人对他的一种超脱尘世、精神修炼的赞赏。

“维舟都梁岸,捉手那复疑。欢然悦情话,似有宿昔期。”则是聚会时的情景,朋友们手牵手,心情舒畅,仿佛有着久违的约定。

最后,“吾友吕少冯,办此一笑嬉。莫论夜如何,明发当语谁。”表达了诗人与吕少冯之间的友好,以及对未来聚会的期待,无需过多言语,日出时分自然有所托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酒宴中的情谊交融,展示了宋代士大夫阶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无著以东坡西湖观月听琴诗示予因次韵

白月在湖底,脱冠睇微云。

从来雍门恨,世上惟有君。

往时东坡老,为子持一樽。

东坡只饭豆,未办汁滓醺。

独爱三昩语,昵昵出断纹。

东坡拍手笑,俗耳曾不闻。

延州亦穷相,坐睡徒昏昏。

都梁固高彻,淮水元自浑。

形式: 古风

无著有还玉涧之意作诗留之

淮山谁言钝滞人,沙雁求群正如许。

先生掉头嗟奚为,要著行缠抱琴去。

径须摺折楖栗杖,我曹穷措有妙处。

时时覆钵过桥来,白头看打僧伽鼓。

形式: 古风

无著复欲去再作此留之

都梁日日招吾人,梅花已复矜小春。

胡为要随白雁去,莫起此念僧伽嗔。

弹琴几时鬓毛脱,端是天教个中活。

僧伽初不负先生,久办淮山作衣钵。

形式: 古风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归朱方遇其徒慈俊乞得之喜而作此

布袜元不破,霜雪遮头颅。

政自要老丑,肯剃颔底须。

经卷聊关身,帐座种种无。

安用古铜瓶,捉以高鼻奴。

草鞋挂龙床,九州一蚍蜉。

如何是木平,初落斤斧欤。

庞眉宣道人,缅想骨已枯。

旧炊玉粒饭,洗钵独我呼。

跛跛迁臣归,饥面黧且癯。

至今说法处,井索缠辘轳。

唐时李卫公,铸铁为浮图。

此塔有坏灭,是事端弗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