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半为山淹留,马上欲去还回头。
两京尘路一双鬓,不见玉泉千万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过喷玉泉》。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平生半为山淹留"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中度过,这种生活让他与世俗隔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马上欲去还回头"则描绘出诗人即将离开时的矛盾心境,他不忍离去,每一次准备离开,都会回头凝望这片让他留恋之地。
"两京尘路一双鬓"中,“两京”通常指的是长安和洛阳,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用“鬓”来比喻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与逃离的心情。
"不见玉泉千万秋"则是对玉泉美景的无限赞叹。玉泉,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它成为了诗人心中永恒美好的象征。而“千万秋”则表达了这种美好是永久的,不受时间限制。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某种逃避心理。通过这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嘏深邃的情感和他独特的审美观。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松江菰叶正芳繁,张翰逢秋忆故园。
千里帆遮馆娃寺,一川风暖采香村。
潮声渐遇仙人宅,鹤市曾迷子夜魂。
我有五湖烟艇在,不堪残日动征鞍。
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
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