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郊皆积水,鸣雁一何多。

随处沙头宿,常时月下过。

弟兄求口食,羁旅困风波。

寄语支更者,芦深有网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四周的郊野都被水淹没,雁群叫得多么频繁。
它们在沙滩上随意歇息,常常在月光下飞过。
兄弟们为了生计奔波,漂泊在外受尽艰辛和风浪。
我告诉值夜的人,芦苇深处隐藏着渔网。

注释

四郊:郊野。
积水:被水淹没。
鸣雁:雁群叫声。
一何:多么。
沙头:沙滩。
宿:歇息。
常时:常常。
月下:月光下。
弟兄:兄弟们。
求口食:为生计奔波。
羁旅:漂泊在外。
困风波:受尽艰辛和风浪。
寄语:告诉。
支更者:值夜的人。
芦深:芦苇深处。
有网罗:隐藏着渔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他乡、生活困顿的凄凉情境。"四郊皆积水"给人以广阔而孤寂的感觉,水成为隔绝与世隔离的象征,而"鸣雁一何多"则增添了秋天的萧瑟感,雁过声中带着的往往是离愁和思念。"随处沙头宿"表达了诗人无家可归、流浪异乡的生活状态,"常时月下过"则透露出诗人夜不能寐,对明月下的孤独与感慨。

"弟兄求口食"反映出兄弟之间为了生计相互依赖的情况,而"羁旅困风波"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遭遇困境的情形。最后两句"寄语支更者,芦深有网罗"似乎是在暗示某种无形的束缚,或是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和对于自由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雁去

离群野雁在中庭,驯养经年羽翼成。

因为哀鸣殊可念,岂知飞去太无情。

天阴月黑多机阱,岁晚山空少弟兄。

愿尔水田常饱煖,春风早问北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集虚书院

筑室东皋野水滨,室中生白坐生春。

了知空洞元无物,须信清明自有神。

幽径草花聊适趣,閒窗笔砚不留尘。

酒经丹诀非吾事,万卷书藏一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

淡墨英英妙写真,一花一叶一精神。

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

小白凝珠还胜雪,轻黄承袜不生尘。

老僧懒作浮华想,空谷犹疑见似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黑兔

何年偷舐玄霜鼎,变却蟾宫玉雪姿。

毛颖未封先试墨,褐衣乍著便披缁。

移来旸谷乌相对,跃入阴山鬼不知。

踪迹分明予甚爱,正当秋晓月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