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其二)肥河维舟阻冻袛待敕命

淮阳效理空多病,疏受辞荣岂恋班。

陈力不任趋北阙,有家无处寄东山。

疲骖岂念前程税,倦鸟安能待暮还。

珍重八公山下叟,不劳重泪更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淮阳治理劳累多病身,疏受辞去荣耀不愿留任班位。
虽然有能力却无法承担重任,无处可去只能放弃东山的隐居生活。
疲惫的马匹不再忧虑前方的路税,疲倦的鸟儿怎能期待傍晚归巢。
深深珍重八公山下的老者,不必再为挽留我而流泪。

注释

淮阳:指淮阳地区,这里可能代指作者任职的地方。
效理:治理。
空:徒然,白白地。
疏受:疏远接受,表示不愿接受高位。
班:官位。
陈力:施展才能。
北阙:朝廷,皇宫北面的宫门,代指朝廷。
东山:隐居之地,常用来指退隐生活。
疲骖:疲惫的马。
前程税:旅途中的税负或困难。
倦鸟:疲倦的鸟儿。
八公山下叟:八公山下的老人,可能象征着故乡或故人。
追攀:挽留,追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担任淮阳县令期间的感慨与无奈。开篇“淮阳效理空多病”表现了当地政事繁杂而自己身染疾病,无力回应;“疏受辞荣岂恋班”则表达了对官职名利的淡然,不愿久留于此。

接着“陈力不任趋北阙,有家无处寄东山”透露出诗人想要回到朝廷争取更高地位,但又感到力量不足,且家庭困顿,无所依傍。随后的“疲骖岂念前程税,倦鸟安能待暮还”则描绘了诗人对过往政绩的回忆和对未来归来的渴望。

最后,“珍重八公山下叟,不劳重泪更追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父老的思念,以及不愿再为此事耗费更多情感。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哀愁,反映出当时官场的艰辛和个人生活的困顿。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灵蛇见少林寺

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

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

幽鸟静时侵径月,野烟消处满林风。

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

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建元寺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

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

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

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一)

翠岩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风碧嶂连。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

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

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