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捡箧得石田先生丁卯岁赠诗云多时契阔费相思就见江城喜可知时事但凭心口语老人难作岁年期林花及地风吹糁檐溜收声雨散丝明日孤踪又南北教云封记壁间诗后题五月十一日适是日亦五月十一及今丁丒恰十年而先生下世八年矣因追和其韵以致感叹(其一)

碧云何处寄遐思,往事惟应岁月知。

奕奕风流今昔梦,离离残墨死生期。

忆公感慨身难赎,顾我飘零鬓亦丝。

欲咏江城当日句,泪花愁雨不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雨中捡箧得石田先生丁卯岁赠诗云多时契阔费相思就见江城喜可知时事但凭心口语老人难作岁年期林花及地风吹糁檐溜收声雨散丝明日孤踪又南北教云封记壁间诗后题五月十一日适是日亦五月十一及今丁丒恰十年而先生下世八年矣因追和其韵以致感叹》。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碧云何处寄遐思,往事惟应岁月知”以碧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往事的深深怀念,认为只有时间才能知晓这些往事。颔联“奕奕风流今昔梦,离离残墨死生期”则将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颈联“忆公感慨身难赎,顾我飘零鬓亦丝”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以及自己漂泊不定、岁月催人老的感慨。尾联“欲咏江城当日句,泪花愁雨不成诗”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却因情绪过于复杂而无法成诗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哀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一)

竹根雨过石苔斑,钟梵萧然昼掩关。

坐爱微凉生碧殿,忽看飞雨失青山。

云分暝色来天外,风捲湖声落树间。

最是晚晴堪眺咏,夕阳横抹蓼花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二)

山中六月可逃禅,相与清斋佛座前。

风细石坛松落子,雨深沙窦竹垂鞭。

别来光景浑依旧,壁上题名不记年。

底用忘归归自好,晚霞新月载溪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三)

寂寂云堂车马稀,阴阴灌木暑光微。

竹根雨过蛙争吠,松下日斜僧未归。

每见青山羞世网,欲临流水置柴扉。

紫薇胜槩吾能领,只恐时情与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