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捡箧得石田先生丁卯岁赠诗云多时契阔费相思就见江城喜可知时事但凭心口语老人难作岁年期林花及地风吹糁檐溜收声雨散丝明日孤踪又南北教云封记壁间诗后题五月十一日适是日亦五月十一及今丁丒恰十年而先生下世八年矣因追和其韵以致感叹(其二)

花落江城有所思,双娥寺里写相知。

高人不见王摩诘,长笛空悲向子期。

细草含烟情脉脉,凉风吹雨泪丝丝。

十年不踏西州路,忍启缃奁读旧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雨中检箧得石田先生丁卯岁赠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首联“花落江城有所思,双娥寺里写相知”,以落花象征时光的流逝,江城则暗示了地点的变迁,双娥寺则是情感寄托之地,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友情的回忆与珍惜。颔联“高人不见王摩诘,长笛空悲向子期”,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无法见到的高人,以王摩诘与向子期为喻,表达了对已逝故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颈联“细草含烟情脉脉,凉风吹雨泪丝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思念。细草在烟雾中显得格外柔情,凉风与雨水则如同诗人的泪水,丝丝缕缕,难以自抑。这一联以景写情,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与细腻。

尾联“十年不踏西州路,忍启缃奁读旧诗”,点明了时间的跨度与诗人对旧日记忆的珍视。十年未归,再次开启旧时的书籍,读起往昔的诗句,不禁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忍启缃奁读旧诗”中的“忍”字,更是凸显了诗人面对过去回忆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巧妙安排,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文徵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一)

竹根雨过石苔斑,钟梵萧然昼掩关。

坐爱微凉生碧殿,忽看飞雨失青山。

云分暝色来天外,风捲湖声落树间。

最是晚晴堪眺咏,夕阳横抹蓼花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二)

山中六月可逃禅,相与清斋佛座前。

风细石坛松落子,雨深沙窦竹垂鞭。

别来光景浑依旧,壁上题名不记年。

底用忘归归自好,晚霞新月载溪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三)

寂寂云堂车马稀,阴阴灌木暑光微。

竹根雨过蛙争吠,松下日斜僧未归。

每见青山羞世网,欲临流水置柴扉。

紫薇胜槩吾能领,只恐时情与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

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

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