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一)

竹根雨过石苔斑,钟梵萧然昼掩关。

坐爱微凉生碧殿,忽看飞雨失青山。

云分暝色来天外,风捲湖声落树间。

最是晚晴堪眺咏,夕阳横抹蓼花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寺庙中纳凉的宁静与清凉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竹林的斑驳与青苔,以及寺庙内钟声梵音的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坐爱微凉生碧殿”,诗人表达了对这份清凉与静谧的喜爱之情。接着,“忽看飞雨失青山”一句,巧妙地将视线从近景拉远至远方的山峦,描绘了雨水突然倾泻而下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云分暝色来天外,风捲湖声落树间”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云彩与夜色交织,湖水的波涛声被风吹散在树林之间,营造了一种既宏大又幽静的意境。最后,“最是晚晴堪眺咏,夕阳横抹蓼花湾”两句,诗人将视角收束至傍晚时分的景色,夕阳洒在蓼花湾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赋予了整首诗以温暖而诗意的结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二)

山中六月可逃禅,相与清斋佛座前。

风细石坛松落子,雨深沙窦竹垂鞭。

别来光景浑依旧,壁上题名不记年。

底用忘归归自好,晚霞新月载溪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三)

寂寂云堂车马稀,阴阴灌木暑光微。

竹根雨过蛙争吠,松下日斜僧未归。

每见青山羞世网,欲临流水置柴扉。

紫薇胜槩吾能领,只恐时情与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

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

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二)

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

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

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

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