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赠日南僧

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

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

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

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独自一人走向那两座山峰的老者,松木门紧闭在深深的峡谷两侧。
他翻阅佛经,叶子如同芭蕉,衣袍挂满藤蔓间的花朵。
新砌的石头井台映入眼帘,他穿过树林亲手种植茶叶。
偶尔遇到来自海南的客人,用他们的方言询问这是谁的家。

注释

独向:独自前往。
双峰:两座山峰。
松门:松木门。
闭:关闭。
两崖:两侧的山谷。
翻经:翻阅佛经。
上:在...上。
蕉叶:芭蕉叶。
挂衲:衣袍挂满。
藤花:藤蔓上的花朵。
甃石:新砌的石头。
新开井:新开凿的井。
穿林:穿过树林。
自种:自己种植。
时逢:偶尔遇到。
海南客:来自海南的客人。
蛮语:方言(这里指海南的方言)。
问:询问。
谁家:这是谁的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深山之中的老僧的宁静生活。"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表达了老僧独自面对着双峰,门前种植了松树,将两个悬崖之间围拢成一个清幽的空间。这强调了他的隐居生活是多么地与世隔绝。

"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则描绘了老僧阅读佛经时蕉叶飘落,以及他衣衫破旧,缝补之余,仍有花瓣附着,这些细节展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与自然的融合。

"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写出了老僧在山中挖掘新的水源,以及他独自在森林中种植茶叶。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也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最后两句"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则是老僧偶尔遇见从南方来的行者,用当地的语言询问对方的来历。这不仅展示了山中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好奇和关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山林隐逸图,展现了老僧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不食仙姑山房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不食姑

几年山里住,已作绿毛身。

护气常稀语,存思自见神。

养龟同不食,留药任生尘。

要问西王母,仙中第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书怀

自小信成疏懒性,人间事事总无功。

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

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

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怀寄元郎中

转觉人间无气味,常因身外省因缘。

经过独爱游山客,计校唯求买药钱。

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吟君钓客词中说,便欲南归榜小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