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庐宫山下的州城,湓浦河边的住宅。
住宅北靠高高的山冈,远远望去有数千尺长。
山上青翠的竹子丛生,竹林间多是白色的石头。
茅草亭坐落在山顶,四面门户开阔。
前廊挂着卷起的窗帘,北窗摆设着床榻。
江风从远方吹来,带给我清凉的感觉。
日上三竿公事归来,随手扔下头巾和笏板。
脱下官服随意挠头,坐卧随心所欲。
时而举杯饮酒,遥望湖面夕阳的景色。
口中吟诵独自饮酒的歌谣,目送归巢的飞鸟。
惭愧没有超脱世俗的品质,难免还要为官职奔波劳碌。
偶然得到这样的闲居生活,错误地仿效了高人的足迹。

注释

庐宫山:古代的一座山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湓浦:湓水与长江交汇处,古代地名,今属江西九江。
冈:小山丘。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楹:堂屋前的柱子。
帘箔:窗帘或竹帘。
巾笏:古代官员的头巾和手板,象征身份。
恣:任意,随意。
适:舒适,自在。
湖天夕:湖面与天空在夕阳下的景色。
出尘操:超凡脱俗的品行。
折腰役:指屈身于官场,受制于职务。
谬似:错误地相似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悠然自得。开篇“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即设定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环境,给人以宁静而闲适的感觉。住宅选址在高冈之北,不仅显得雄伟,更有着避暑的实用性。而“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则增添了一份清幽与自然。

诗中的茅亭不仅是观景之地,也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的所在。门朝四方打开,更显得豁达无碍。而“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则描绘了室内的舒适与安逸。

接下来的“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和“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放松与解脱。脱去束缚,卸掉官帽,坐卧不拘一格,显然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则流露出诗人独酌时的淡定与远大。而“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更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情怀。至于“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则是对自己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羁绊的自省。

最后,“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中,诗人自嘲自己的生活虽不能与古代高洁之士相比,但也足以自得其乐。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中的平衡与适意态度的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北亭卧

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

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

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

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

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氓。

形式: 古风

北亭独宿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形式: 古风

北窗三友

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

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

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

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

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

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

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

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

或乏儋石储,或穿带索衣。

弦歌复觞咏,乐道知所归。

三师去已远,高风不可追。

三友游甚熟,无日不相随。

左掷白玉卮,右拂黄金徽。

兴酣不叠纸,走笔操狂词。

谁能持此词,为我谢亲知。

纵未以为是,岂以我为非。

形式: 古风

北窗竹石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