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麻处士

却到歌吟地,闲门草色中。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穗帐扃秋月,诗楼锁夜虫。

少微何处堕,留恨白杨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来到曾经歌唱的地方,门前草色一片宁静。
百年光阴如水流尽,世间万物如落花般消逝。
秋月挂起在穗帷之后,诗楼内夜虫声声作响。
不知星辰从何处陨落,只留下遗憾随白杨风飘荡。

注释

却到:再次来到。
歌吟地:唱歌吟诗的地方。
闲门:安静无人的门庭。
百年流水尽:形容时间流逝。
万事:所有的事物。
落花空:比喻事物的消亡。
穗帐:装饰有穗的帷帐。
扃:关闭。
秋月:秋天的月亮。
诗楼:诗人居住或创作诗歌的楼阁。
锁夜虫:被夜晚的虫鸣所环绕。
少微:星名,这里代指诗人。
何处堕:从哪里坠落。
白杨风:白杨树间的风,古人常以白杨寓言悲伤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哭麻处士》,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往事的无限留恋与哀伤。

"却到歌吟地,闲门草色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诗人回到曾经唱歌的地方,只见到门前长满了杂草,显得异常寂静和凄凉,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百年的长河已经干涸,所有的事物都像秋天落叶一样不复存在,这是诗人面对历史沧桑时内心的沉痛写照。

"穗帐扃秋月,诗楼锁夜虫。" 这两句通过具体形象展现了诗人的孤寂生活状态。诗中的“穗帐”指的是古代用来遮挡风尘的小幕,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用这小幕遮挡着秋月的光辉,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封闭与隔绝。而“锁夜虫”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外界的隔绝。

"少微何处堕,留恨白杨风。" 这两句中,“少微”可能指的是一位已故的人物或某种微妙的情感,而“何处堕”则是询问这种情感或人物的去向。诗人在白杨树下,借着萧萧的秋风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留恋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易逝、时代变迁时所表现出的沉痛与无奈。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

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谁道我随张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

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

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

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

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缭绕江南一岁归,归来行色满戎衣。

长闻凤诏徵兵急,何事龙韬献捷稀。

旅梦远依湘水阔,离魂空伴越禽飞。

遥知倚棹思家处,泽国烟深暮雨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