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空长老求赞

慧空抓著吾痒处,吾尝劄著伊痛处。

痛处痒,痒处痛,不与千圣同途,岂与衲僧共用。

莫言扫帚竹里无钱筒,蒿枝丛林无梁栋。

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也要诸方眼目定动。

而今各自不得已,一任画出这般不唧溜底老冻■。

但将悬向壁角落头,使来者瞻之仰之。

昼夜六时烧兜楼婆毕力迦沈水栴檀之香,作七代祖翁之供。

形式:

翻译

智慧空抓住我脆弱的地方,我也曾刺中她的痛处。
痛与痒相互转换,我们与历代圣贤的道路不同,怎能与僧侣们共享。
别以为竹林中没有存钱筒,丛生的蒿草间也没有宏伟的殿堂。
尽管家丑不可外扬,但也要让各方的目光为之震动。
如今我们都身不由己,只能描绘出这样滑稽的老形象。
只愿将它挂于墙角,让后来者瞻仰。
日夜六时焚烧着兜楼婆、毕力迦和沈水栴檀的香,作为七世祖先的供养。

注释

慧空:智慧空,可能指智慧的空灵或佛法中的空性。
吾痒处:我脆弱的地方,比喻内心的弱点。
伊痛处:她(对方)的痛处,可能指对方的弱点或敏感点。
千圣同途:历代圣贤相同的道路。
衲僧:佛教中的僧侣。
扫帚竹里无钱筒:比喻看似简单的地方其实也有深意。
蒿枝丛林无梁栋:暗示即使平凡之处也有价值。
家丑不可外扬:指不愿公开的内部问题。
不唧溜底老冻■:形容滑稽或古怪的老形象。
悬向壁角落头:挂在显眼的位置。
兜楼婆:可能是印度神话或佛教中的女神。
毕力迦:可能是印度神话或佛教中的神祇。
栴檀:一种名贵的香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为雪峰空长老所作的赞语,以独特的禅宗语言风格表达了对长老智慧与修行的赞赏。首句“慧空抓著吾痒处”形象地描绘了空长老能洞察人心,触及对方内心深处。接着,“吾尝劄著伊痛处”暗示长老的教诲直指人心,触动了听者的痛点。

诗中“痛处痒,痒处痛”揭示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强调修行中的苦乐交织。诗人以扫帚和竹里的钱筒、蒿枝丛林的梁栋比喻,意在说即使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也能找到修行的价值和意义。

“家丑不可外扬”暗含长老的谦逊,但又希望各方弟子能明察其德行。“不唧溜底老冻■”则以幽默的方式形容长老的独特风貌,带有禅宗的机锋和幽默感。

最后,诗人倡导日夜焚香供奉,以表达对长老的尊敬和纪念,同时也强调了禅修的虔诚与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深意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禅宗的日常生活化和修行实践。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黄智通居士善住庵

善住庵中人,从来无所住。

只这无住心,便是安身处。

形式: 五言绝句

偈八首(其二)

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打破太虚空,如何寻不得。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储大夫请赞

云门妙喜真,云台居士画。

利钝不相资,展向虚堂挂。妙利中钝,钝得颟顸。

云台钝中利,利得脱酒。

如今利钝都挂壁,师子翻身绝踪迹。

踪迹无,便涂糊,一时分付诸大夫。

唵摩尼达里悉利苏卢。

形式:

富枢密妙高堂

妙高堂,随所至。榜未悬,落第二。似猛焰,藏蚊蚋。

拟承当,生妄计。德云师,安有作。在别峰,亦宽廓。

住佛地,何所吒。我作铭,任图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