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善住庵中人,从来无所住。
只这无住心,便是安身处。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名为《黄智通居士善住庵》。诗中以"善住庵中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在庵中修行的人,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居住于庵内,而是"从来无所住",强调的是内心的超脱与空灵。接着诗人指出,这种"无住心"的状态,即不执着于外在形式或物质,正是达到内心安宁的境地。整首诗简洁明了,寓禅意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禅宗主张的"心即是佛"和"无住而生心"的修行理念。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打破太虚空,如何寻不得。
云门妙喜真,云台居士画。
利钝不相资,展向虚堂挂。妙利中钝,钝得颟顸。
云台钝中利,利得脱酒。
如今利钝都挂壁,师子翻身绝踪迹。
踪迹无,便涂糊,一时分付诸大夫。
唵摩尼达里悉利苏卢。
妙高堂,随所至。榜未悬,落第二。似猛焰,藏蚊蚋。
拟承当,生妄计。德云师,安有作。在别峰,亦宽廓。
住佛地,何所吒。我作铭,任图度。
触处无碍,得大自在。达磨脊梁,释迦脑盖。
夫是之谓普明老人,敢与诸尘作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