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瑕疵自古以来都能磨去,像簧舌整日又该如何应对。
无论是名声还是事业,都源于谨慎行事;而家国衰败,往往源自欲望过多。
必须明白,祸害常常藏在伶牙俐齿中,切勿随意发表尖酸刻薄的言论。
猩猩和鹦鹉无故地学会了人言,却也因此在人间落入了圈套。

注释

圭玷:比喻小的缺点或过失。
尚可磨:还能改正。
似簧:形容能言善辩。
终日:整天。
如何:怎样应对。
成名成事:取得名声和成就。
皆因:都因为。
慎:谨慎。
亡国亡家:国家衰败,家庭破败。
只为:只因为。
祸胎:灾祸的根源。
利口:能言善辩的嘴。
讥思:讽刺挖苦的念头。
逞:任意表现。
悬河:滔滔不绝。
猩猩鹦鹉:比喻模仿人类语言的动物。
无端:无缘无故。
解:理解并模仿。
被网罗:被捕获或陷入困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言》,通过对圭角和簧片细微磨损的反思,表达了对名誉与事功的慎重态度以及对于祸害根源的警觉。诗中指出成就一切都应谨慎对待,而亡国亡家往往因贪多求而起。同时,诗人强调要相信祸患的来源是口若悬河的流言,不应轻易忽视。此外,猩猩鹦鹉之类动物无故被捕,象征着人间亦有许多不幸遭遇网罗的情况。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危险与困境,传递出作者对于名誉、谨慎以及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闲居早秋

槐杪清蝉烟雨馀,萧萧凉叶堕衣裾。

噪槎乌散沈苍岭,弄杵风高上碧虚。

百岁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蕖。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风常记是庚申。

别来且喜身俱健,乱后休悲业尽贫。

还有杖头沽酒物,待寻山寺话逡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使者

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

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陪臣无以报,西望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徵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