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逸少帖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颠张和醉素两位老翁,以书法闻名于世,追求世俗的喜好。
他们从未梦到过王羲之和钟繇的境界,却妄图以虚假的修饰来欺骗瞎子和聋子。
就像市场上的妓女涂上鲜艳的色彩,用妖媚的歌声和舞蹈吸引孩童。
谢家夫人的容貌淡雅丰盈,举止间流露出高雅的隐士风范。
天门之上,龙腾跃起,连飞翔的鸟儿也被一扫而空。
我为你书写这诗篇,作为结尾,期待将来有一天能从容不迫地完成它。

注释

颠张:书法家张旭。
醉素:书法家怀素。
世好:世俗的喜好。
王与钟:指王羲之和钟繇,著名书法家。
妄自:无端地,盲目地。
市娼:市井中的妓女。
林下风:隐士的风度。
荡荡:形容开阔无阻。
扫空:清除干净。
草书:一种书法风格。
匆匆:匆忙,急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题目为《题王逸少帖》。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两个头发稀疏的老者(颠张与醉素)因为热爱书法而声名远播,他们的执着和专注被赞誉为“世好”。

接着,诗人自我反省,"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可能存在的虚伪行为的反思,未曾真正领悟书法大家王羲之、钟繇的真谛,却假装自己也能理解。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这两句诗借用了市井女色的形象来比喻那些浮华而不实的书法作品,它们就像街头巷尾的演艺者一样,以其表面的艳丽迷惑着不懂欣赏真艺术的人。

然后,诗中转折出现了谢家夫人的形象,"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谢家夫人是唐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她的书法作品超凡脱俗,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紧接着是天门巨龙的比喻,"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这里天门象征着高深莫测的艺术境界,而那跳跃的龙则代表了书法中的生机与力度,就像飞鸟划破长空一样。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期待,"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匷。" 诗人表示愿意继续完成这份未竟的艺术追求,并希望朋友不要急于离开,而是等到某一天再见面时,那时也不会感到仓促。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表达。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形式: 古风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

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过文觉显公房

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

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形式: 七言绝句

云师无著自金陵来,见余广陵,且遗余《支遁鹰马图》。将归,以诗送之,且还其画

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

玉骨犹寒富贵馀,漆瞳已照人天上。

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

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

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

好问君家黄面翁,乞得摩尼照生灭。

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

还君画图君自收,不如木人骑土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