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郡驰驱两月忙,少城春事杳相忘。
鷅鹠鸣处韶光老,鹈鴂声中旅思长。
曾为青山迂客路,莫偕红旆访仙乡。
浣花时节归期近,犹及遨头共一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执行公务的繁忙与思乡之情。开篇"五郡驰驱两月忙",即刻画出诗人连续奔波于五个郡县之间,时间已过两个月,这种紧张忙碌的生活状态给人以深刻印象。
接着"少城春事杳相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小城春色依旧难以忘怀的情感。这里的“少城”可能指代家乡或曾居住的地方,而“春事”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三句"鷅鹠鸣处韶光老,鹈鴂声中旅思长",通过描绘鸟鸣声中的年华流逝和远行者思念之情,展示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和旅途孤寂的感慨。这里的“鷅鹠”、“韶光”等字眼,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怀旧氛围。
第四句"曾为青山迂客路,莫偕红旆访仙乡",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一种反思。这里的“青山”、“迂客路”、“红旆”、“仙乡”,都与诗人的往事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有关。
最后两句"浣花时节归期近,犹及遨头共一觞",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归期的期待,以及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这里的“浣花”指的是浣花溪边的美好时光,“遨头”则是与朋友共饮的愉快场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忙碌公务之余,对于家乡、友情以及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城府年来怪迹疏,端因药圃滞巾车。
芒鞋入谷亲寻种,野服巡栏自把锄。
室蔼芝兰无俗物,房深花木称僧居。
他时猿鹤休惊怨,安石宁终老一墟。
灵舆归路肃班班,帐殿秋风响佩环。
九庙向来连北阙,五陵依旧对南山。
玉衣不受清尘涴,风马应随綵仗还。
行起奉常陪荐享,天威咫尺侍悬间。
一径缘云彻上台,玉楼银阙冠崔嵬。
连峰衮衮从天下,迥野茫茫匝地开。
晓日重溟红浪涌,夜灯千岭瑞光来。
却归下土人应怪,身自瑶池阆苑回。
翠岭苍岩带落霞,水云平野一川斜。
二山相距无千里,数口俱仙有两家。
仇穴便当营草屋,武陵何必访桃花。
择乡试复询风俗,善政人人令尹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