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

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

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

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轻便的官车突然偏离了道路,郡府里似乎自然产生了某种风气。
派遣官员去邀请山中的飞鸟作伴,打开酒樽与野外的客人共享。
古老的墙壁旁冒出冬笋,高大的树木上飞翔着春天的鸿雁。
能诗的人在这里寄托幽深的情感,清谈中充满了公正无私的精神。
夕阳倾斜,余晖洒入倾斜的城墙,池塘弯曲,直通长江。
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但大家在欢聚畅饮中找到了乐趣。

注释

轺车:轻便的官车。
枉辙:偏离道路。
郡府:地方行政机构。
生风:产生风气。
遣吏:派遣官员。
山禽:山中的飞鸟。
开樽:打开酒樽。
野客:野外的客人。
腊笋:冬笋。
乔木:高大的树木。
春鸿:春天的鸿雁。
幽思:幽深的情感。
至公:公正无私。
城欹:城墙倾斜。
残照:夕阳余晖。
池曲:池塘弯曲。
大江通:直通长江。
人来少:人迹罕至。
相欢:相互欢聚。
一醉:尽情畅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两句,通过对车辆行驶声响的描述,以及官府自带的威严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威仪的氛围。“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则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甚至与山中的禽兽为伴,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两句中,“古墙抽腊笋”描绘了春天古旧的城墙上新芽萌发的景象,而“乔木飏春鸿”则通过对树木与和煦春光交织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受。接着,“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能够将自己的深邃思想通过文学创作传达给他人,而且这种表达是清晰而又公允的。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两句中,“城欹残照入”描绘了夕阳余晖穿过城墙的景象,而“池曲大江通”则展现出一幅水系连贯、天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后,“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之地的喜爱,以及他在这里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乡。

断云无定处,归雁不成行。

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上虞亲渤澥,东楚隔潇湘。

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海门潮滟滟,沙岸荻苍苍。

京辇辞芸阁,蘅芳忆草堂。

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

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

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

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

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

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