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离别的道路漫长千里,你的恩情重如百年时光。
正在悲伤西风之时,又勾起了北梁分别的诗篇。
野外的景色笼罩在寒冷的雾气中,山间的光线在暮烟中渐渐收敛。
终归知道难以再次侍奉你,感念你的恩德让我心中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别路:离别的道路。
馀:剩下。
深恩:深厚的恩情。
重百年:重如百年的时光。
西候日:指秋天的时节,古代以西为秋。
北梁篇:出自《楚辞·九辩》,代指离别或送别的诗篇。
野色:田野的景色。
笼:笼罩。
寒雾:寒冷的雾气。
山光:山间的光线。
敛:收敛, 消失。
终知:终究明白。
难再奉:难以再次侍奉或相见。
怀德:感念恩德。
潸然:流泪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秋日别王长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厚情谊和不舍离别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开篇两句即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馀”字在这里用得极为贴切,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友情之深。接着的“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则是说在秋天的黄昏时分,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触发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从而更添了一层感伤。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自然界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最后,“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表达了对不易重逢之遇的无奈,以及对于友情深恩的珍视和感激。这里的“终知”二字,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离别无常的清醒认识,而“怀德自潸然”则是对深恩的珍惜与感动之情的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勃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的高超技巧,而且也展现了他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挚的情怀。

收录诗词(113)

王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字:子安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649或650~676或675年

相关古诗词

送卢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重别薛华

明月沈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深湾夜宿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铜雀妓二首(其二)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