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访旧有感

粉墙朱户旧婆娑,今日重来满绿莎。

恋恋绨袍知己少,纷纷纨裤少年多。

看灯深巷思行乐,呼酒长亭忆醉歌。

惟有河南桥下水,儒冠依旧照嵯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昔日的粉白墙壁和朱漆门户显得有些苍老,如今再次来访,满眼都是绿色的莎草。
怀念旧日亲密的朋友太少,而轻浮的少年却很多。
在深深的巷子里看灯,心中想着享乐,亭子旁呼唤美酒,回忆起往昔的醉歌。
只有那河南桥下的流水,依然如故,映照着巍峨的儒者身影。

注释

婆娑:形容树木或建筑物姿态优美,这里指旧时的景象。
绿莎:绿色的莎草,代指生机盎然的环境。
绨袍:厚实的丝袍,象征亲密的朋友关系。
纨裤少年:穿着华丽服装的年轻贵族。
行乐:寻欢作乐。
忆醉歌:回忆起曾经的饮酒唱歌的欢乐时光。
河南桥:具体地点,可能有历史或文化意义。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表学者或读书人。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这里借指桥下的水映照出的学者形象。

鉴赏

这首诗是胡天游在元朝所作,名为《乱后访旧有感》。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往昔时光和故人怀念之情的诗句。

“粉墙朱户旧婆娑,今日重来满绿莎。”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久违的家园图景,粉刷的墙壁、红漆的大门,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诗人今日再次踏足这里,眼前的景象却已是满目绿色,显示出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恋恋绨袍知己少,纷纷纨裤少年多。”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旧日情谊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人际关系变化的感慨。诗人穿着轻柔的衣衫,心中思念那些懂得自己的人,而那些穿着长裤的少年,却是生活中的常态,可能暗示了时代变迁和人事更替。

“看灯深巷思行乐,呼酒长亭忆醉歌。”诗人的情感随着夜色渐浓而流露,他在狭窄的小巷里观看节日的灯火,不禁想起往日的欢愉时光。同时,在宽阔的亭子里举杯邀月,回味过去酒醉后的歌声。

“惟有河南桥下水,儒冠依旧照嵯峨。”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肯定。河南桥下的流水,似乎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线生机。而那 儒雅的帽子在阳光下投射出斑驳陆离的影子,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长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际往事的描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

收录诗词(118)

胡天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乘龙,以字行。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 号:松竹主人
  • 籍贯:元岳州平江

相关古诗词

夏夜閒步

野色寥寥一犬鸣,戍楼初鼓绝人行。

哭声未断歌声起,渔火将残鬼火明。

月暗荒村愁有虎,烟迷行树看如兵。

羁怀世故千忧集,竟夕徬徨睡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遣闷

昏昏如醉复如痴,半榻残书两鬓丝。

世故扰攘思乐日,暮年艰苦忆儿时。

对人言语惟称好,徇俗文章懒出奇。

斗酒十千无觅处,闷来消遣只凭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偶成

郑虔官冷饭不足,杜陵高歌劝归来。

古人失意有如此,嗟我不去胡为哉。

山中屋庐殊未破,门前稻秫已堪栽。

扶犁有子健如犊,不信石田荒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观除目

君王轻爵重艰虞,欲把铜山铸虎符。

天上故人修诏草,山中幽子看除书。

轩裳衮衮争先进,肉食纷纷愧远图。

戡乱扶颠今日事,不知廉蔺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