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閒步

野色寥寥一犬鸣,戍楼初鼓绝人行。

哭声未断歌声起,渔火将残鬼火明。

月暗荒村愁有虎,烟迷行树看如兵。

羁怀世故千忧集,竟夕徬徨睡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田野景色冷清,只有狗叫声回荡,戍楼传来初更鼓,行人早已绝迹。
哭声还未停歇,歌声却突然响起,渔火摇曳,鬼火闪烁,增添了几分诡异。
月光昏暗,荒村中似乎潜伏着虎患,烟雾弥漫,行道上的树木在视线中像士兵一样排列。
满心忧虑,世事纷扰,忧虑重重,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注释

野色:野外的景色。
寥寥:稀疏、冷清。
犬鸣:狗叫声。
戍楼:边防岗楼。
初鼓:初更的鼓声。
绝人行:没有行人。
哭声:悲泣的声音。
歌声:唱歌的声音。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将残:即将熄灭。
鬼火:磷火,通常指死者的灵魂所化的火光。
月暗:月光昏暗。
荒村:荒凉的村庄。
愁有虎:担心有老虎出没。
烟迷:烟雾弥漫。
行树:路边的树木。
如兵:像士兵一样排列。
羁怀:羁旅的心情。
世故:世间的事理,包括人情世故。
千忧集:众多忧虑聚集。
竟夕:整夜。
徬徨:犹豫不决,徘徊。
睡未成:未能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闲步的景象,通过对野色、犬鸣、戍楼鼓声等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诗人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的是一种孤独与忧思,世界似乎已经进入了沉睡,只剩下他一人在月色朦胧中徘徊。

"野色寥寥一犬鸣" 这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萧索而空旷的氛围,野色寥寥指的是夏夜中的自然景象,一只狗在远处吠叫,增添了几分静谧之感。

"戍楼初鼓绝人行" 戍楼的初鼓意味着夜已深,但街道上却已经没有了行人的踪迹,这种绝对的静寂反衬出诗人的独自徘徊。

接下来的"哭声未断歌声起,渔火将残鬼火明"则展示了一种生与死并存的情境。哭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渔火(渔家之火)即将熄灭,而鬼火却焰亮,这里渔火象征着生命的光芒,而鬼火则可能暗示着死亡或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月暗荒村愁有虎,烟迷行树看如兵"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充满威胁与不安的情景。月色朦胧中,荒废的村庄里似乎隐藏着危险(愁有虎),而行走在迷雾之中的树木,又似是列队前行的士兵。

最后"羁怀世故千忧集,竟夕徬徨睡未成" 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眷恋与种种忧虑的积累。夏夜的闲步并没有带来心灵的平静,只是让他更加徘徊不定,难以入眠。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声音和光影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思。

收录诗词(118)

胡天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乘龙,以字行。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 号:松竹主人
  • 籍贯:元岳州平江

相关古诗词

遣闷

昏昏如醉复如痴,半榻残书两鬓丝。

世故扰攘思乐日,暮年艰苦忆儿时。

对人言语惟称好,徇俗文章懒出奇。

斗酒十千无觅处,闷来消遣只凭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偶成

郑虔官冷饭不足,杜陵高歌劝归来。

古人失意有如此,嗟我不去胡为哉。

山中屋庐殊未破,门前稻秫已堪栽。

扶犁有子健如犊,不信石田荒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观除目

君王轻爵重艰虞,欲把铜山铸虎符。

天上故人修诏草,山中幽子看除书。

轩裳衮衮争先进,肉食纷纷愧远图。

戡乱扶颠今日事,不知廉蔺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庆李千户纳室

辕门佳气晓氤氲,觱篥筵开酒半醺。

鸾扇低回人似玉,虎牙颠倒从如云。

花开秾李春犹小,帐掩流苏夜正分。

从此谈兵应有助,木兰元是女将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