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九)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翻译

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注释

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鉴赏

这首词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辛弃疾在人间寻找菊花未果后的场景。首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形象地刻画出世间的纷扰与俗气,暗含对尘世的厌倦。然而,词人并未沉溺于其中,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世界——“古来惟有酒偏香”,借酒表达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接下来,“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描述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闲适生活,与尘世的喧嚣形成对比,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饮酒作歌,享受自然与宁静。“呼老伴,共秋光”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的亲近和对秋日美景的欣赏。

最后两句“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点题,表达了对菊花的期待。词人调侃菊花为何不在重阳佳节盛开,暗示菊花的开放需要经过霜降的洗礼,寓意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整体来看,这首词寓言深刻,语言生动,展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七)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十五)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一)和子似山行韵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

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

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一)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形式: 词牌: 鹧鸪天